《批判明報的公開信》
總編輯先生大鑒,
得悉 貴報於2021年5月14日刊登一篇湯家驊先生的文章,內容與事實不符,《明報 》不加查證原文照錄,有負讀者信賴。
詳情本欄已於上一篇文章《湯家驊亂丟書包》詳細解釋,於此不贅,但明報讀者甚多莘莘學子,每篇文章內容是否事實豈能馬虎苟且?
若誤人子弟,該當何罪?
希望 貴報澄清以下幾點:
1. 該文提及意大利羅馬「多利亞.潘菲利(Doria Pamphili Palace)私人博物館, 有一幅卡拉瓦喬早期名叫《徬徨埃及中》的名畫。」
經探子回報,該博物館並沒有卡拉瓦喬(Caravaggio)一幅名叫《徬徨埃及中》的作品。
編輯先生,如果有作者投稿明報,描述他「在巴黎羅浮宮,站在達芬奇名畫《蒙羅麗莎的哭泣》 前面大半天…… 」明報也會在文末加上註腳(編按:蒙羅麗莎的微笑)吧。
2. 湯家驊先生所用的油畫配圖,名稱為“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” ,西班牙文“Descanso en la huida a Egipto”,意大利文是“Riposo durante la fuga in Egitto”,本身屬於文藝復興時代的其中一個創作系列,無論英文、西班牙文或意大利文, 重點都是描繪聖母和聖嬰「休息、 恬靜、平和」。
其中尤以有天使出現的畫作,用意就是要突顯那份悠閒。
本欄收到一位讀者留言,指出定必是有人走馬看花之際,將導遊口中的flight字誤聽為fright(下圖),然後亂丢書包,弄出天大笑話!
3. 編輯先生可否指點一下,什麼人可以「呆呆地坐在這幅畫前面大半天」?
附圖(右上)就是博物館展示該油畫的現場照片,莫非席地而坐乎?
寫作時的行文用字,當然可以略加修飾, 任何人也不會深究「大半天」是否真的有幾個小時,但總不能與事實脫節。
明明是「站在校長面前」,扭曲為「坐在校長面前」,意思就有天淵之別。
最後,希望《明報》向讀者(尤其是學生)釐清該文章內容屬真孰假,以保持《明報》一貫的認真形象。
不才
李懂媽
(上文如有錯漏,敬希指正,本欄將會收回並致歉)